近日,2024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结果陆续公布。百丽宫网站官方入口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拨经费合计377万元。
时鹏教授主持的“秦巴山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课题,国拨经费210万元。针对秦巴山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关键问题,分析秦巴山区不同类型生态修复措施时空演变格局,阐明生态修复驱动因素,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解析不同主导生态功能的承载力阈值,研发秦巴山区多尺度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技术体系,明确生态修复成效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响应关系,综合评估主导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修复技术适宜性,为秦巴山区退化生态系统分区分类生态修复技术优化以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提供科技支撑。


时鹏,工学博士,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担任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生态修复、土壤侵蚀机理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10余项。
侯精明教授主持的“现场灾情多模态信息快速采集传输与解译技术装备研制”课题,国拨经费167万元。主要研制基于低轨卫星物联网系统窄带传输功能的通信模组,实现常规水文气象监测数据编解与传输;利用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对无人机、无人船采集的视频、激光点云等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并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传输功能构建大体量灾情数据快速传输策略;设计基于卫星数据特性的高效混合解压算法,采用直接线性变换、自适应滤波器和大气传输模型等方法对图像和点云等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从多源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要素,开发灾情关键特征要素的智能解译算法,将采集的多模态洪旱信息通过特征融合与关联分析转换为水文、气象、河床变形等洪旱灾情数据,制定统一的灾情信息采集规范,对数据进行分类、标注、存储,形成高精度、系统化的灾情数据集,支撑应用与共享。为灾前预报预警、灾中快速精准研判和灾后复盘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侯精明,工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担任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和水力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青科协副主席、陕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西安青科协副主席,多个国际期刊专刊副主编。主要从事水动力模拟、水灾害管理、城市水利等方面研究。2022年牵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水领域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著有学术专著4部。主持项目包括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国家十四五重大研发专项课题、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专项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德合作交流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突破6000万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长期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积极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国家级大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加速推动学科发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力量。